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际交流 > 正文

能源携手奠基海上丝路大发展

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中心,然而亚太地区供需一体化分离趋势加剧;能源安全进一步趋于紧张。一是亚洲地区油气依赖度提升,二是进口大多集中在中东地区,三是增幅过快。亚洲能源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安全度较低,由于亚洲各国政治体制和发展程度差异大,亚洲地区能源安全程度较低的局面还将持续。

东南亚对中国能源安全日益重要。一方面,中国石油进口通道依靠印度洋—马六甲一线,印度洋航线组(经过苏伊士运河的中东海湾—中国港口航线)承担了大部分中国进口石油的海上运输。南海诸岛也是印度洋航线组的关键环节,中日韩等国超过85%的进口石油从此地经过。东南亚安全稳定对于中国能源进口来源及运输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在相关能源资源进口来源方面,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依存度接近15%,其中,来自印尼、澳大利亚、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煤炭占总进口量的83%,对电力至关重要的镍的主要来源是印尼和菲律宾,201197%的镍来自印尼和菲律宾,占总进口量的比例分别为52%45%

然而,东南亚地缘问题持续发酵,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对能源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对东南亚军事力量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及日本大力加强与东盟国家关系尤其是加强双方安保合作,东南亚地缘局势复杂多变。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缺乏有效的能源安全协调机制,东亚主要能源消费国之间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疏于协调的状态,各国能源进口来源和进口路线较为接近,互相间存在较多同构性竞争。加之一些尚未解决的冲突和潜在热点,深层次的不信任阻碍了东亚东南亚各国之间在能源安全领域的合作。

面对地缘政治和能源环境的种种风险,中国需要从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出发,防范美国为了亚太地区霸权而做的能源布局,维护中国能源运输通道安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需要通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与东南亚国家实现能源环境领域的利益相互包容和合作共赢。

首先,中国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中缅管道、泰国运河等重大能源设施合作基础,利用中国电网的优势,带动东南亚电力一体化建设,力争使中国营运东南亚区域电网,通过中国—东南亚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提高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辐射力。

其次,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的电力和能源援助。当前,东南亚正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群体,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相应增长是结合在一起的,电力消耗的增长甚至更加严重,而且远远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东南亚地区经济总量到2035年会增至3倍。因此,东南亚能源发展急需投资与国际合作。

根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如果推动东南亚国际投资和电力一体化,到2035年,其在石油进口上的花费将削减300亿美元,而从天然气和煤炭出口中获得的收益将增长300亿美元;这一地区的GDP也将提高2%。中国已成为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中国提出加强互联互通,并倡导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优先为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再次,中国和东盟可以加强清洁能源合作。东南亚地区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东盟各国有2540亿瓦水能资源。印尼是世界上第二大地热能生产国,菲律宾也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是世界上第四大生产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有500亿瓦、290亿瓦和70亿瓦生物质能的生产潜力。中国当前风电、水电和太阳能等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和东南亚在此方面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国际交流 推荐信息
  • 我会到广州创投小镇调研
  • 10.5GW!超115亿美元!微...
  • 美国“双反”瞄向东南亚光伏产品!
  • 欧洲最大光伏发电厂并网
  • 美国海上风电步履维艰
  • 智利清洁储能系统容量提升五倍方可...
  • 爱尔兰铁路尝试将柴油火车改装成氢...
  • 沙特将推出世界首个“零碳”5G网络
  • 法国出台系列计划开发低排放飞机
  • 难以置信:英国碳减排为何慢如蜗牛?
  • 日本地方政府如何推动减少食物浪费
  • 泰国环境卫士向海洋垃圾“宣战”
  • “中西绿色发展合作潜力巨大”
  • 欧洲九国欲将北海打造成“绿色电站”
  • 中国式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大跃...
  • 欧洲决定了,停售!
  • 美国能源部资助近2600万美元推...
  • 联合国将启动新甲烷探测系统,由太...
  • “欧洲交通周”引导绿色出行
  • 能源危机下欧洲人南迁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