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际交流 > 正文

绿色交通在国外:低碳出行靠参与

近年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各类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至2012年初已超过1300万辆。街头时常可见行人掩住口鼻,遮挡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数量的过快增长造成雅加达交通严重拥堵,不仅导致出行不便,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雅加达每年因堵车导致的损失高达43亿印尼盾(1美元约合9800印尼盾)。意识到生态环境及城市建设面临的压力,雅加达市政府宣布将着力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倡导节能减排的出行方式。

在雅加达2013年预算案中,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项目均跻身重点工程之列。53日,市长佐科威为雅加达地铁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预计首条地铁线路2017年前投入运营,建成后第一年内日运载量将超过17万人次。与此同时,雅加达今年将新增各式公交车1800辆,帮助减轻地铁施工带来的道路压力。

在工程建设上马的同时,雅加达政府也开始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公交车辆实施更新换代。价格低廉、出行便捷的三轮摩托出租车是雅加达中低收入者的常用代步方式,但这种柴油驱动摩托车行驶时浓烟滚滚、污染空气。马塔哈利公交公司负责人尤努斯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政府已与多家公交公司合作,分批将现有的1.5万辆摩托车替换为天然气驱动摩托车,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尽管高楼林立、经济发展,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雅加达的空气比起10来年前刺鼻多了。”雅加达环保人士格里告诉本报记者,政府发展公交体系证明,决策者已意识到放任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但低碳出行也需要民众的理解和参与。格里说,令人欣慰的是,环保意识正在民众心中植根,雅加达百姓对“无车日”的支持即为一例。

2007年开始,雅加达地方政府推行“无车日”活动,规定几条主干道周日上午对机动车辆关闭。每逢无车日,城市主干道暂时告别车水马龙和漫天尾气,民众在宽阔的街道上慢跑、散步、骑车,或是举家欣赏路边乐队的即兴表演,一派悠闲景象。

“人们在车里挤了太久,呼吸了太多尾气,‘无车日’让我们体验到一个不一样的雅加达。”在苏迪尔曼大街骑车的扎卡告诉本报记者,限行固然会对出行造成一定不便,但也给长期拥堵在路上的雅加达民众一个放松身心的空间,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希望以后实施的时段和道路逐渐扩大,我们乐于见到每周两个甚至三个‘无车日’。”

低碳出行也搭上了社交媒体的快车。2011年底,24岁的安德亚斯创办了“拼车网”,用户注册后即可发布拼车信息和需求,如今已有近2万名用户,每天都有用户发起和参与拼车。安德亚斯表示,拼车将有效降低车辆、燃油及环境成本,是一种绿色的出行方式,“拼车出行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人还对它存在疑虑。但我相信随着拼车网络逐渐完善,更多人会选择这种既能节省费用、又可以为环保尽一份力的出行方式”。

来源:人民日报

 

行业动态
国际交流 推荐信息
  • 我会到广州创投小镇调研
  • 10.5GW!超115亿美元!微...
  • 美国“双反”瞄向东南亚光伏产品!
  • 欧洲最大光伏发电厂并网
  • 美国海上风电步履维艰
  • 智利清洁储能系统容量提升五倍方可...
  • 爱尔兰铁路尝试将柴油火车改装成氢...
  • 沙特将推出世界首个“零碳”5G网络
  • 法国出台系列计划开发低排放飞机
  • 难以置信:英国碳减排为何慢如蜗牛?
  • 日本地方政府如何推动减少食物浪费
  • 泰国环境卫士向海洋垃圾“宣战”
  • “中西绿色发展合作潜力巨大”
  • 欧洲九国欲将北海打造成“绿色电站”
  • 中国式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大跃...
  • 欧洲决定了,停售!
  • 美国能源部资助近2600万美元推...
  • 联合国将启动新甲烷探测系统,由太...
  • “欧洲交通周”引导绿色出行
  • 能源危机下欧洲人南迁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