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环保产品要借“一带一路”的船下“国际市场”的海

“一带一路”是亚欧新的区域合作框架,其沿线共涵盖约65个国家,到目前为止第一批启动的项目有一百多个,带动多经济超过一千亿。

发改委网站近日也发文表示,将通过产业、投资、消费等政策组合实现稳增长和促低碳发展的有效结合,力争“十三五”实施碳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增量双控,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等三方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环保产业作为相互投资的领域再次受到业界关注,有了政策和市场,但环保产品究竟应该怎么走出去成了各环保企业家最头疼也是最为关注的问题。

中国投资促进会副会长、绿色创新组委会秘书长姚文萍女士在今天中国科技会堂举办的“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技术的提高,市场的拓展是其关键点。

姚文萍女士强调,技术标准是一个绿色壁垒,把壁垒变成标准提高了我们的水平,另外一带一路给我们开辟了很好的路径,我们要借船下海,这样做是有出路的,要把环保产品,整个解决方案带出去。

在带出去的过程中要了解国际市场,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我国仍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些国家有我们引进的空间,更有我们出口的巨大市场。走出去提高我们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环境市场在对外贸易中缺的是环境产品,节能产品,潜力就是核心竞争力。我们是贸易的大国但不是强国,整个结构值得探讨值得研究,通过一带一路要把我们但环境产品,节能产品带到国际上。

中国企业在环保工程施工等领域有成本优势,特别是类似于脱硫脱硝除尘的大气处理设备、工程,以及污水管网领域已经达到了相应的技术水平,而成本又比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低。

首先,就项目而言,要重点围绕国际生态环境监测、建立生态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中国-东盟绿色供应链等进行合作。其次,我国应带着生态文明理念、环保治理的经验和活跃的企业“走出去”,探索中国对外援助和对外投资环境的管理手段。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去年12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将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需要采取金融创新的方式来带动民间资本(PPP模式等),使资金链更能满足大型基建的需求。

当前国际环境暗流涌动,都在潜移默化都发挥着难以想象都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之后,中国进入国际金融体系非常难,在资本运作上我们是小学生。外部环境和国内都蛀虫摧残着国内的出口,反观亚洲自身亟待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把我们的经济合作融入世界,通过经济合作才能提高我们的节能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的环保发展水平。

来源:点绿科技

 

热点焦点 推荐信息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
  • 绿色转型迈向关键阶段——从“能耗...
  •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产品...
  •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
  • 总成交额超181亿元!2024年...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
  • 《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实施规程》...
  •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广东售电公司可能会换种活法了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能源...
  • 全国首个新CCER项目完成登记!...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
  • 生态环境部: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环境...
  • 推动“售电不止于隔墙”!国家能源...
  • 绿色算力新征程:源网荷储助力数据...
  • 我国有了能源法!2025年1月1...
  • 深入实施汽车产品有害物质和可回收...
  • 全面绿色转型 · 专家谈|我国...
  •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重磅署名...
  • 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