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雾霾治理需区域合作全民参与

近年来,雾霾在我国波及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和污染程度之高越来越超乎想象。雾霾原来在秋冬季节偶尔出现,现在春夏季节仍有雾霾笼罩,这种状况确实令人担忧。

雾霾的形成同气象有关系,但气象只是外因和条件,污染排放才是内因和根本。超大范围的雾霾形成同大型污染企业的排放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包括汽车、抽油烟机等无数排放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污染既有流动性又有流动方向不确定性,排污者和治理责任都难以界定清楚,解决这类污染问题,必须构建共同治理机制。

共同治理有四层含义。一是相关区域共同治理。各个地方既对雾霾形成施加或大或小的影响,又不得不忍受雾霾造成的影响,必须采取区域内相互配合、共同治理的办法。二是排放主体共同治理。企业和家庭等微观主体,既对雾霾形成施加或强或弱的影响,也不得不忍受雾霾造成的影响,所以雾霾治理必须采取全民参与、共同治理的办法。三是相关组织共同治理。雾霾治理需要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所以雾霾治理必须采取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办法。四是各个维度的共同治理。通过共同治理机制,将组织、制度、技术和市场的互补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雾霾共同治理机制大致包括下列内容:

第一,建立协调平台。利益相关者通过平等的协商平台,共同制定雾霾治理的实施规划,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和谁来治理等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共同治理雾霾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二,完善治理机制。利益相关者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形成共同遵循的运作规则和共同认可的执行标准。促使煤改气、煤改电、集中供热等能源利用方式的改进,促使企业和家庭生产和消费达标的能源产品,促使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等等。

第三,分解治理任务。一是把减排任务分解到各个地方和各类微观主体,二是把扩大植被覆盖面积和提高单位植被面积上的生物量等增加环境容量的任务分解到各个地方和各类微观主体。

第四,开展协同创新。政府要引导利益相关者开展制度、组织和技术上的协同创新,实现污染减少与操作便利的统一,比如汽车行走途中停车自动熄火,继续行走自动启动的技术,推进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替代。

第五,规范个人行为。消除雾霾是每个人的责任。要从环境教育和推广共治共享模式入手,引导企业和国民减少能源消耗量和PM2.5排放量。例如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消除冬季室内过度供暖、夏季室内过度制冷等现象。所有用能设备和设施,都直接或间接地对雾霾形成施加影响。然而,人们只关注企业、机关和学校减排,而忽略家庭减排。其实,数亿家庭的排放量加在一起,绝对量也是非常大的。按13亿人计算,倘若每个人每个月节约1升汽油、一度电,就可以减少1170万吨汽油和520万吨煤的消费量,相当于减少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0.5%左右。这足以说明全民参与雾霾治理的重要性。

热点焦点 推荐信息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
  • 绿色转型迈向关键阶段——从“能耗...
  •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产品...
  •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
  • 总成交额超181亿元!2024年...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
  • 《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实施规程》...
  •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广东售电公司可能会换种活法了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能源...
  • 全国首个新CCER项目完成登记!...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
  • 生态环境部: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环境...
  • 推动“售电不止于隔墙”!国家能源...
  • 绿色算力新征程:源网荷储助力数据...
  • 我国有了能源法!2025年1月1...
  • 深入实施汽车产品有害物质和可回收...
  • 全面绿色转型 · 专家谈|我国...
  •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重磅署名...
  • 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