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治理大气污染需对症下药

北京市环保局16日公布了北京地区PM 2.5最新源解析数据,从组成成分和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这项研究成果的及时出台,不仅在公众关心的重大环境事件中彰显了科学精神,更为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彻底治理PM 2.5问题提供了基础保障。

北京地区PM 2.5源解析数据长期以来存在不同说法,工业、尾气、扬尘、做饭的油烟、街头的烧烤都被纳入,甚至出现差距很大的来源占比数据,让公众在事关自身健康的重大环保事件面前莫衷一是,犹如雾里看花,也使得相关部门出台治理政策时难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全面发力。一边是公众广泛关注,翘首以待,一边是政府屡下决心,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但核心的源解析问题成为横在答案面前的一道关卡。

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只有摸清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治理工作才能有针对性。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早就明确了源解析工作进度表。按照相关部署,今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要完成污染源解析的初步工作。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都要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

所幸的是,北京市最新的源解析数据已经通过环保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专家论证。数据显示北京地区PM 2.5组成成分中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占据前三位,来源方面约七成是北京本地产生,本地来源中机动车排放、燃煤和工业生产的比重位列前三。

精确分析PM 2.5组成成分和来源,是现代科技在解决新问题上的有效运用,是科技发展成果惠民的又一突出表现,更用科学精神表明了我国治理环境问题的坚强决心和有力手段。这无疑为彻底治理PM 2.5问题铸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

但治理大气污染,并非朝夕之功,也非一城一地能够单独完成。掌握了钥匙,虽然能够防范由于源头不清造成的认识混乱和可能带来的治理资源浪费,但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要彻底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仍然需要在不断的动态监测中摸清相关污染的形成、传输规律,依然需要在区域联动状态下出台针对性措施,形成治理合力。

科学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态度是收获成果的关键。在社会业已形成的广泛共识下,有着科学严谨的精神,更需实干的态度,才能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以全局视野和历史姿态,切实降低发展成本,消减污染源,才能实现治污蓝图,共享一片蓝天。

来源:经济参考报

 

热点焦点 推荐信息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
  • 绿色转型迈向关键阶段——从“能耗...
  •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产品...
  •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
  • 总成交额超181亿元!2024年...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
  • 《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实施规程》...
  •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广东售电公司可能会换种活法了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能源...
  • 全国首个新CCER项目完成登记!...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
  • 生态环境部: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环境...
  • 推动“售电不止于隔墙”!国家能源...
  • 绿色算力新征程:源网荷储助力数据...
  • 我国有了能源法!2025年1月1...
  • 深入实施汽车产品有害物质和可回收...
  • 全面绿色转型 · 专家谈|我国...
  •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重磅署名...
  • 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