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动态 > 本会动态 > 正文

中国科学家在生物燃料转化方面取突破

人员通过克服原料难以降解的特征,从而提高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并节约生产成本。

随着石油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第一代燃料乙醇,玉米(美国)和甘蔗(巴西)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原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而在一些土地资源紧缺和粮食危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不经济也不切实际的策略。因此以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如秸杆等原料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工业废弃物、秸杆等生物原料具有难以降解的化学结构特征,转化率偏低,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变得非常困难和昂贵。

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甘薯等块茎类非粮原料。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甘薯最大生产国,且甘薯具有高淀粉和可发酵性糖,使之理想的1.5代燃料乙醇的原料。但目前薯类原料粘度不能有效降解,制约了其转化燃料乙醇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一种高产降粘酶系的菌种及其应用,通过简单的操作工序,即可降低薯类原料粘度,此举将有效解决制约中国薯类原料发酵的成本问题,大幅度提升中国薯类原料发酵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目前,该项研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来源:中国新闻网

 

行业动态
本会动态 推荐信息
  • 我会拜访广州新菱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我会拜访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我会拜访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一行到访我会
  • 会员系列活动:广东省制造业和高新...
  • 我会受邀参加广东省数字化节能降碳...
  • 中共广东省节能协会联合支部和中共...
  • 我会成功召开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我会应邀参加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第...
  • 节能标准专家讨论会顺利召开
  • 会员系列活动:节能项目案例分析及...
  • 我会党支部举行“热烈庆祝中国共产...
  • “院士论坛: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暨...
  • 我会受邀参加“国家级产业集群交易...
  • 郑州能效技术协会拜访我会
  • 我会举办《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
  • 我会到广州市华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 我会到中誉设计有限公司调研
  • 我会到广州元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 我会应邀出席第八届企业行政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