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动态 > 本会动态 > 正文

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全面加速

今日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指出,2013年国际碳市场分散化、碎片化,国内碳市场建设全面提速。

绿皮书指出,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碳交易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为110亿美元,到2009年规模迅速扩大了13倍,达1437亿美元。受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等政策不确定性和金融危机的影响,2011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到达顶点后在20122013年出现大幅下降,交易额也从2012年的107亿吨下降到2013年的92亿吨。

经过多年的实践演变,国际碳市场的发展逐渐的形成了两种模式,一是“自上而下”模式,由国际条约形成的统一碳市场,二是“自下而上”模式,各国独立发展的国内碳市场。随着京都模式的日渐式微,各国在各自碳市场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探索相互间连接,出现了以分散的碳市场为主,通过双边协议进行连接的中间模式。

目前,国际气候谈判的重点在于推进德班平台,核心议题为是否要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各方应承担什么性质和力度的减排目标,最早将在2015年底的巴黎会议上达成减排协议。市场机制的谈判方面,将对京都灵活机制进行优化性改革,但其未来走向很难通过这个平台本身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公约下新市场机制的推进也由于缺乏需求空间而难以找到出口。

2013年以来,中国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在试点与国家层面两个维度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七个碳交易试点先后正式启动交易,使中国一举成为碳排放配额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了自愿减排项目,公布了10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国家登记系统建设取得了进展,为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5日,中国社科院-国家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发布了第六本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科学认知与政治争锋》。绿皮书由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政策分析以及直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资深专家撰稿,全面介绍华沙会议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成效,围绕中国的排放峰值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向公众和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困难和挑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行业动态
本会动态 推荐信息
  • 我会受邀出席2024企业家博鳌论...
  • 珠海大横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访我会
  • 广东省节能协会联合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
  • 我会召开“广汽埃安之行”节能技术...
  • 我会到理事单位广州市鑫皇能源科技...
  • 广东省节能协会、广东省节能协会可...
  • 我会主办的“大湾区企业ESG行动...
  • 我会应邀参加广东省行业协会商会党...
  • 我会到理事单位银都拉玛(开平)高...
  • 我会参加广东省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
  • 我会拜访广东省暖通空调协会
  • 我会到广州市铭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
  • 广东省粤港澳经贸发展促进会一行拜访我会
  • 我会受邀出席省社会组织总会妇女联...
  • 我会赴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科技创新...
  • 我会拜访理事单位杭州美仪自动化技...
  • 我会受邀参加广州市黄埔区智能制造...
  • 我会“2024年节能服务优秀企业...
  • 我会到理事单位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
  • 我会受邀参加广东省工商联与中国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