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节能减排”,我们责无旁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推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李克强指出,尽管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稳增长面临挑战,我们仍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这是给自己压“担子”,必须努力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的新路子,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尽责。
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让老百姓呼吸到新鲜健康的空气,而面对近两年来糟糕雾霾天气频频侵扰公众的现实困境,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决向污染宣战,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狠抓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如今,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这也为各级政府指明了方向,督促各级政府要切实倡行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此外,在营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每一位公众都需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要进一步优化地域产业布局,对于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不论其为地方财政增长带来多大好处,都要果断地淘汰。同时,政府要通过政策扶持以及金融服务等形式,引导更多企业逐步完成产业优化升级,从而切实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违背了科学发展规律,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问题企业大开“绿灯”。
有的地方官员与污染企业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在收受了“好处费”之后,便对各类污染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不择手段为其充当“保护伞”。也正因此,近年来不仅一些地区频繁发生恶性环境污染事件,百姓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更有甚至,一些地区因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可怕的“癌症村”。如此问题的出现,关键根源还在于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乃至乱作为。此外,一些环境监管部门长期以来习惯于“以罚代管”,这也为污染问题的大肆上演埋下“祸根”。
另外,这几年来,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可地方政府却未能将“公交优先”战略落到实处。而且,政府公车依然有增无减,官员们也不能自觉带头“低碳出行”。前些日子,面对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一些地方政府似乎已经处于麻木状态,他们习惯于“装聋作哑”。另外,一些官员不能用心去想办法,而只是寄希望于“强制限行”等各种“霸王条款”来搪塞问题,如此举措显然不是治本之策!
如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传递出中共中央整治环境污染的坚定决心。当然,我们也相信,相关保护环境的法律也必将会尽快出台,从而为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构筑起坚强有力的法律屏障!另外,对于每一位公众来说,我们也不能把自己当成是“局外人”,我们在渴望着拥有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必须要尽己所能来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努力,无论是更多地参与绿色出行、低碳出行,还是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这都是我们应当为之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