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动态 > 本会动态 > 正文

节能减排重在政策整合与创新

日前,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名单公布。自2011年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开始甄选城市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以来,已有18个城市入围示范城市名单。这项工作是对节能减排激励政策进行整合和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台相关政策,节能减排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如今40多年过去了,雾霾天气层出不穷、水体污染比比皆是,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节能减排具有显著的外部性。企业参与节能减排,可以为企业周边区域和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但社会却不会因此而向其支付报酬。对企业自身来说,节能减排所能创造的收益往往大大低于需要花费的成本。从理性的角度看,企业是没有积极性自觉参与节能减排的。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使得节能减排工作的外部性内部化,而这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无法解决的,政府干预十分必要。  
政府干预节能减排的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法律法规、行为倡导和经济激励等。法律法规是最基础的政策工具;行为倡导是树立节能减排理念的长期性教育工作;经济激励则是借助市场机制,通过提供政府性投资、投资补偿、贴息、补贴、奖励、税费优惠或减免等措施,把经济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内化到生产成本中去,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法律法规的完善,往往具有相当的滞后性,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完成,而行为倡导则需要法律法规和经济激励政策作为基础。综合起来看,经济激励政策乃是当前最有效的政策手段。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节能减排的外部性未能全面得到有效解决,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特别强调政策集成,发挥政策合力,更加系统地推进节能减排,这无疑将会为探索解决节能减排外部性、建构更加合理的政策体系提供经验积累。笔者认为,国家层面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的建构需要在各地先行先试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当前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加强激励政策、配套机制的整合与创新,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本地节能减排工作,并为整个国家层面节能减排政策体系的形成提供基础和经验支撑。首先是激励政策的整合与创新。政策整合与创新的目的在于完善政策体系,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引导企业和社会自觉参与节能减排。 其次是配套机制的整合与创新。经济激励政策必须要有相应的统计、监察、考核、监管、组织管理等配套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来源:中国建设报

 

行业动态
本会动态 推荐信息
  • 我会受邀出席2024企业家博鳌论...
  • 珠海大横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访我会
  • 广东省节能协会联合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
  • 我会召开“广汽埃安之行”节能技术...
  • 我会到理事单位广州市鑫皇能源科技...
  • 广东省节能协会、广东省节能协会可...
  • 我会主办的“大湾区企业ESG行动...
  • 我会应邀参加广东省行业协会商会党...
  • 我会到理事单位银都拉玛(开平)高...
  • 我会参加广东省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
  • 我会拜访广东省暖通空调协会
  • 我会到广州市铭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
  • 广东省粤港澳经贸发展促进会一行拜访我会
  • 我会受邀出席省社会组织总会妇女联...
  • 我会赴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科技创新...
  • 我会拜访理事单位杭州美仪自动化技...
  • 我会受邀参加广州市黄埔区智能制造...
  • 我会“2024年节能服务优秀企业...
  • 我会到理事单位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
  • 我会受邀参加广东省工商联与中国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