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发改委: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今年将启动运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了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部门分工》。《部门分工》明确,我国将推动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过渡,并于今年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是给企业排放设定上限,通过配额交易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制度。早在2011年,我国就已经确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自20136月以来,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等7个碳交易市场相继鸣锣开市,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截至2016年底,七省市的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1.16亿吨,累计成交额接近25亿元,市场交易日趋活跃,规模逐步扩大。

 

此次《部门分工》明确,今年将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一市场启动运行后,将成为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当中规模最大的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在现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交易机构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基础上,根据碳排放权交易工作需求统筹确立全国交易机构网络布局,各地区根据国家确定的配额分配方案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企业开展配额分配。推动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过渡,建立碳排放配额市场调节和抵消机制,建立严格的市场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逐步健全交易规则,增加交易品种,探索多元化交易模式,完善企业上线交易条件,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到2020年力争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据了解,为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行,我国将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包括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及有关实施细则,各地区、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制定有关配套管理办法,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法规体系。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将有关工作责任落实至地市级人民政府,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根据职责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落实专项资金,建立专职工作队伍,完善工作体系。制定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航空等8个工业行业中年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碳排放权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实施碳排放配额管控制度。同时,对重点汽车生产企业实行基于新能源汽车生产责任的碳排放配额管理。

 

与此同时,为强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基础支撑能力,我国将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及灾备系统,建立长效、稳定的注册登记系统管理机制。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体系,建设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送系统。整合多方资源培养壮大碳交易专业技术支撑队伍,编制统一培训教材,建立考核评估制度,构建专业咨询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培训中心。组织条件成熟的地区、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示范,推进相关国际合作。持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重大问题跟踪研究。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政策法规 推荐信息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
  • 广东省能源局 广东省统计局关于公...
  •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
  • 广东省能源局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
  • 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
  • 广东省能源局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
  • 国务院总理李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 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探索开展ES...
  •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
  • 生态环境部:推动碳足迹工作!
  • 习近平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
  • 从二十大报告看人民生活新图景
  • 习近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习近平: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
  • 市市场监管局 市发展改革委 市生...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
  • 国务院:“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目标
  • 中国商标品牌发展指数(2021)...
  • 商标局|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15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