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来源:中国煤炭杂志

图片

论文概要
简要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概念,以及各界对气候变化原因的不同认识;阐述了国家层面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部署的能源转型目标任务以及出台的“1+N”政策,认为能源产业首先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处理好降碳和能源安全的关系,并将能源安全放在优先位置。对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研判,并分析了能源转型期间氢能和智慧能源的重要作用。笔者指出,在发展氢能过程中,要重视相关法规标准建设,关注制氢成本、效率和安全性问题;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智慧能源,是实现电能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路径。同时,笔者分析了俄乌冲突对世界能源格局以及对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进程的影响。



作者简介

周宏春(1956-), 男, 江苏盐城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副巡视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雾霾治理总理专项顾问组16人成员,中国循环经济50人成员。商务部内贸专家,国家林草局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地调局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专家,北京市讲师团专家;南京大学客座教授、南开大学“985工程”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术领导小组委员、中科院生态中心客座研究员等。研究领域为资源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


图片

主要内容


首先,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和“双碳”目标下的相关机遇与挑战。碳达峰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达到最大值(峰值);碳中和是人为碳排放与人为碳去除的相抵消,是人为“净零”碳排放。我国的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这一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峰值,而且目前我国碳中和的“碳”也是指二氧化碳。要实现我国碳中和远景目标,需要百万亿元的投资,以促进经济社会由高碳到低碳、近零碳的转变,因此低碳产业、技术和产品均具有巨大机遇。比如能源清洁低碳化发展、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交通绿色低碳和建筑节能降碳领域,以及碳移除技术等;但经济社会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碳减排压力较大,并且碳中和起点强度高、实现时间短,无法效仿发达国家自然达峰的做法。
第二,阐述了“双碳”目标下,国家顶层部署的能源转型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问题,并多次参与重大气候外交活动,为《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做出历史性突出贡献;2020年12月16-18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制定到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同时国家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过2次“纠偏”,纠正了运动式“减碳”。2021年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相继发布,即国家层面的1+N政策体系已经面世。《意见》和《方案》是1,提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其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均是重要目标任务,相关部门行动方案是N,能源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规划业已出台,关键在落实落地。
第三,对“双碳”背景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涉及方面众多。在处理降碳与能源安全的矛盾过程中,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不要发展能源产业是主要矛盾,其他如结构优化、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成本最低、能源独立、国内外统筹等细分领域是次要矛盾。应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稳妥降碳,要重视能源转型期氢和智慧能源的重要作用。但在发展氢能过程中,要重视相关法规标准建设,关注制氢成本、效率和安全性问题;近期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推进:利用沿海化工聚集区建成扩大氢能利用的枢纽,鼓励当前使用化石燃料制氢的炼油和化工企业转向更清洁的方式制氢;充分利用现有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输氢能以降低成本;积极扩大氢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范围;加强国际合作,启动国际氢贸易,建立首批航运线路,提升氢在全球能源体系的影响力。而智慧能源,不是新的能源品种,而是拥有自组织、自检查、自平衡、自优化等功能,在“电源、储能、输电、配电、售电、终端用户能效管理、节能云平台”等领域加强整合,形成能源互联网,以满足系统、安全、清洁和经济要求的组织形式。发展智慧能源的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电能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四,笔者简要阐述了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转型的影响以及能源安全的启示。俄乌冲突也影响了欧盟国家的碳中和进程,使得能源转型出现波折。德国、英国、法国等在呼吁节约用能的同时,也一改以往“弃煤”姿态,加大燃煤发电量以弥补因天然气短缺带来的供应缺口。法国准备重启一家煤电厂,以便在冬季寒冷到来之增加发电量。俄乌冲突告诉我们,面对降碳和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我国必须把能源安全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能源安全,包括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供应安全、能源系统运行安全及民生用能安全等方面。同时,要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必须建立应急预案,防范各种人为的和自然的风险给能源供应安全带来隐患。
最后,笔者认为,兼顾并处理好降碳和能源安全关系,必须将能源安全放在优先位置一要发挥煤炭的兜底和压舱石作用,减轻油气进口导致外汇快速消耗的压力;研发“用炭少排碳乃至不排碳”的技术路径,推动煤炭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利用;二要把电力供应安全放在首位,要避免电力生产供应发生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破坏、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突发事件引起的大面积停电;特别要避免新型电力系统出现大面积停电的潜在风险,以局部安全保障系统整体安全的方式,让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热点焦点 推荐信息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
  • 绿色转型迈向关键阶段——从“能耗...
  •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产品...
  •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
  • 总成交额超181亿元!2024年...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
  • 《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实施规程》...
  •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广东售电公司可能会换种活法了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能源...
  • 全国首个新CCER项目完成登记!...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
  • 生态环境部: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环境...
  • 推动“售电不止于隔墙”!国家能源...
  • 绿色算力新征程:源网荷储助力数据...
  • 我国有了能源法!2025年1月1...
  • 深入实施汽车产品有害物质和可回收...
  • 全面绿色转型 · 专家谈|我国...
  •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重磅署名...
  • 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