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贺克斌院士:“双碳”行动将推动蓝天成为老百姓的“日用品”

来源:专注节能

 

“现行清洁空气政策可以在2030年之前保持排放下降,但之后减排的潜力会大幅收窄,而“双碳”行动则可以推动空气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今天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说。

曾担任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的贺克斌注意到,从“夏奥蓝”到“冬奥蓝”,是我国蓝天保卫战成效含金量全面提升的一个缩影。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蓝天正在从“奢侈品”变为“常见品”。

“相比夏季,冬季因采暖等原因,污染物的产生量会上升30%以上,因气象条件变化,对污染物的消纳能力会下降30%以上,获得优质空气质量要困难得多。” 在此背景下,2021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仍达30微克/立方米,北京市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首次实现6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今年2月冬奥会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北京PM2.5浓度仅为23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仅为35微克/立方米。而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期间的PM10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

这样的改变背后,科技支撑蓝天保卫战的能力在全面提升。贺克斌介绍,多年来,通过国家基金委和科技重点专项等的长期稳定支持,在立体观测、排放清单和数值模拟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成果,大幅提升了蓝天保卫战中的精准溯源能力、预警预报能力和治理方案的效果推演与成效评估能力。在秋冬季攻坚和冬奥期间,高水平的科技研判,使应对措施可以逐日精准到具体企业、生产工艺环节和车辆。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攻关中心开展“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和技术指导,将多年积累的前沿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成果集成提升、落地应用,构成了蓝天保卫战完整的科技支撑链,有力地保障了“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体系的有效运行,推动我国大气污染的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大幅提升。

然而研究表明,现行清洁空气政策可以在2030年之前保持排放下降,但之后进一步减排潜力大幅收窄,如不采取进一步措施,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间不大。

在贺克斌看来,碳达峰、碳中和“双碳”行动可推动蓝天保卫战取得根本性胜利。在碳中和路径下,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在2030-2060年间将进一步下降67%和83%。到2060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PM2.5年均浓度降会降到10 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污染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到那时,蓝天将不再是‘奢侈品’,不再是’常见品’,而是老百姓的’日用品’。”贺克斌说。

热点焦点 推荐信息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
  • 绿色转型迈向关键阶段——从“能耗...
  •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产品...
  •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
  • 总成交额超181亿元!2024年...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
  • 《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实施规程》...
  •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广东售电公司可能会换种活法了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能源...
  • 全国首个新CCER项目完成登记!...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
  • 生态环境部: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环境...
  • 推动“售电不止于隔墙”!国家能源...
  • 绿色算力新征程:源网荷储助力数据...
  • 我国有了能源法!2025年1月1...
  • 深入实施汽车产品有害物质和可回收...
  • 全面绿色转型 · 专家谈|我国...
  •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重磅署名...
  • 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