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突施六大猛招,纠正"一刀切"停产限产!电价浮动调升至20%,这种情形彻底放开,什么信号?
来源:证券时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多种因素导致近期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给正常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有关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能源供应保障。针对今冬明春电力、煤炭供求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会议强调,保障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好煤电油气运保障机制作用,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和改革措施,保证电力和煤炭等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较长时间以来,再次提及“六保”。何谓“六保”?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强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方面“保”的工作。可以说,此次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理顺能源供应逻辑的站位非常高。
近期,“保供”政策正密集落地。从中央层面来看,“十一”前后,国资监管部门召开会议督促煤电央企保供增产。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全力增产是国内保供的主要政策基调。
10月3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发电供热企业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工作的补充通知》,通知主要是明确了补签长协合同的定价机制,补签合同量中超过企业动力煤长协80%的部分可以自由协商定价,而在长协占比80%以内的部分则需按照“基准价+浮动价”的机制定价。
10月8日,据中青网消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陕西省积极主动履行煤炭区域协同保供职责,组织各产煤市、省内重点煤炭生产企业迅速增加煤炭产能,编制了国家下达陕西的保障湖南、湖北等14省份3900万吨煤炭任务分解表,协调落实了省内火电企业四季度保障发电供热用煤926万吨需求。
新华社同日报道,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了解到,随着北方冬季供暖耗煤高峰期的到来,内蒙古全力推动煤炭产能释放,能源、国土等部门联合加快煤矿生产建设手续办理,积极落实电煤中长期协议补签工作,努力稳定今冬明春煤炭供应。
鄂尔多斯是我国煤炭生产大市,为稳定煤炭市场,该市近期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煤炭企业办理开工备案及联合试运转等工作,加快优质产能煤矿建设进度。今年以来,全市累计获得临时用地批复露天煤矿107座,核定产能1.69亿吨。截至10月初,全市正常生产煤矿225座,产能6.4亿吨/年,全市日均产量超210万吨,达到今年以来高峰。
为落实国家发改委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煤源保障要求,内蒙古积极协调煤源,对接相关省(区、市),不折不扣落实保供任务。目前,18个省(区、市)5300万吨煤源任务已全部分解到29户重点煤炭生产企业,采取点对点方式对应到各省(区、市)。
据中信证券测算,四季度新增产能约在0.8~1亿吨左右,对应四季度单季新增的产能约为2000~2500万吨,即便加上存量产能季节性扩张的增产,预计四季度供给缺口尚有0.3~0.4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