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戳穿煤改气现状:花大成本建好的设施,却晒起了太阳
再议'煤改气'!
去年11月,河北省发布了一份文件,要求“原则上,除了2018年完成农村煤改气任务外,2019年不再增设农村煤改气和燃煤锅炉改气项目”,这意味着农民没有参加。今年煤改气可能没有机会在未来几年改煤,但目前只有河北省。这个计划已经宣布了。如果天然气供应在未来仍然短缺,估计许多煤炭改革任务繁重的地区也会有这样的政策。
人民日报戳穿煤改气现状
今年4月份,人民日报记者在山西一农村采访,当地村干部老贾告诉我一件烦心事:村里200多户村民,开通并使用天然气的仅有30多户,有的村民使用一段时间后,又改回了烧煤取暖。
后来,我在周边一些地方采访,发现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本是为了环保、惠民的煤改气工程,推广却受阻,花了大成本建好的管道等设施,却晒起了太阳。
为啥会这样?“村民们想方设法省着用,烧气还是花了不少钱。有的村民一个冬天烧气近4000元,加上6000元安装费,1万元就搭进去了。”老贾说,在当地,大多村民一个月收入不到4000元,烧一个月气得2000元,虽然政府在安装费上有3000元补贴,但用气费没有补贴,相较于乡亲们的收入,用气成本还是有点高,因此许多村民宁愿脏一些,多洗两次衣服、多洗两次澡,也要烧煤。
“天然气干净卫生,开关调好就不用管了,也省事。这些好处村民们都明白,可经济负担太重,他们还是接受不了。”对此,老贾有自己的想法:能不能多给一些补贴,减轻群众负担?农村房子密闭性差、保温性能差,能不能对房屋进行节能改造?
惠民生的工程,如何才能把实惠落实到位?老贾的建议与不少专家观点不谋而合:能否对农村房屋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村民收入水平,财政可否持续给予适当补助;财政负担重的地方,可否尝试推动环境保护跨区转移支付机制,把这种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如何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给更多的企业提供同台竞技的平台……采访结束后,我了解到,当地也正在考虑着手把“惠”字落实到位,让村民用得起、用得好天然气。
在推广煤改气过程中,不少地方作出过有益探索,效果显著:北京对郊区农村房屋进行节能改造,费用不高,一户1000到2000元就足够了,大一些的面积也不到3000元,室内温度普遍能提高4到5摄氏度;辽宁盘锦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市场化运作,每立方米天然气政府补贴0.5元,企业让利0.5元。村民一开始不愿意装,后来主动要求装,9万多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取暖。其实,不只是煤改气,任何一项民生工程都要从老百姓的实际出发,在决策前多想几步,让老百姓真真切切享受到实惠。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最大努力为百姓谋实惠;另一方面也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推,不喊空口号、不做表面文章。
纠偏“煤改气”:清洁供暖下一步怎么推?
今年7月份, 国家能源局发布征求《关于解决“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意见的函。
在这份落款时间为6月26日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城镇地区重点发展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农村地区推进生物质供暖,而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则继续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原则是以供定改。此外还针对清洁供暖长效支持机制、招投标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给出了安排,并要求收到文件的各有关单位在7月3日之前提交书面反馈。
“国家能源局出台的文件目的是纠偏,并不意味着煤改的政策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但可以说是纠正了过去的‘一阵风’的方式,煤炭的清洁燃烧和清洁能源替代必须两条腿走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辐射供暖供冷委员会电供暖专家组组长王安生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如是说,他参与北京地区“煤改电”的工作已逾十年。
尽管只是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出旋即被外界解读为是对煤改工作的叫停,尤其是对曾经一度导致部分地区阶段性供气紧张的“煤改气”的呼声尤甚,但从业者的态度相形之下更为理智。
“煤改气”承压
“煤改气”是指烧煤转变为烧天然气,以达到降低污染的目标,但是从推行之初就存在争议。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气电是高品质的能源,可以阶梯利用、热电联供,燃气直接供暖是很大的浪费。另外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电网的建设基本渗透到末端,而管网的铺陈则不及前者。”
以中石油为例,其相关负责人在近日的媒体开放日表示,自2011年以来,单就进口气环节亏损就已超过2300亿元。无独有偶,经济观察报记者在此前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中石化进口LNG销售也处于亏损状态。
在2017年底,“气荒”席卷华北、华中多地时,作为有力补充的LNG现货曾一解管道气不足的燃眉之急,也由此在短时间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行情,价格一度飙升至年内最高值10064元/吨。后因为管道气的恢复遭遇价格回落,单日跌幅曾超3000元/吨。
而除去供气成本高企,上述企业也直言,管网投资占用资金较大,且部分地区的补贴资金到位滞后,资金压力也是“煤改气”推进过程中带来的考验。此外,农村管理半径大,人口分散,人员安全意识和用气知识缺乏,因此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员、设施以保证运营的安全。
作为中间环节的管道燃气服务商除了需要同上游气源单位沟通,还要通过合同外气量、交易中心竞拍、LNG采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协调,对于已经完成改造的用户,也需承担供气保障的责任。
随着采暖季渐近,2019-2020年的“煤改气”进程仍在继续。
根据上述企业提供的数据,今年预计仍将新拓展煤改气用户约40万户,除环境治理压力大的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以外,在沿海的一些省份也在陆续推进。尽管目前该企业已经与上游气源单位签订了2019-2020年天然气供应合同,但合同气量与实际需求量预计仍然会存在一定的气量缺口。
“煤改电”突围
相形之下,“煤改电”所造成的影响显然要小得多。
由于初投资成本高,且运行成本更大程度上仰赖当地是否具有较为优惠的峰谷电价政策,“煤改电”在2017年的推广力度远不及外网的改造以及燃气壁挂炉造价更为低廉的“煤改气”。
王安生告诉记者,不少从业者在推行之初就已意识到“煤改气”将会出现的问题,只不过未料到会暴露得如此之快。
在没有厘清电力供应情况下大面积推开“煤改电”也会面临相应的问题。经济观察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张家口地区的配网较为薄弱,没有双电源,该地区在推广“煤改电”的过程中,国网鼓励企业选用蓄热式的电采暖设备,以备“停电不停暖”。农村地区的散户即便使用蓄热式的电采暖设备,冬季也会出现“散热片烫手,但室内温度仅有8~10摄氏度”的情况,散煤复烧在情理之中。对于清洁供暖未来如何推进,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表示担忧:“清洁供暖是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资源禀赋、电价政策等诸多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较为滞后。”
王安生认为:“是否清洁不应按燃料种类来划分,而应因地制宜地强化环保指标,倒逼技术进步,如通过技术改造与升级使已经停用的锅炉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即为可行的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