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部分开发区的氢能产业园
来源:专注节能
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具有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等诸多优点。面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压力,发展氢能产业已经成为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必由之路。3月6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中把燃料电池装备制造、氢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等两个项目列入清洁能源产业;3月16日,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15日《2019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把氢燃料电池列为重点工作,对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技术领域标准提出了要求。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氢能源成为各地产业布局的新亮点,不少地方纷纷推出氢能产业规划方案,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比如,上海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50座,乘用车不少于2万辆,其他车不少于1万辆。佛山计划今年投入使用10座加氢站,力争实现1000辆氢能公交车示范运营目标。武汉计划到2020年建设5座至2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行规模达到2000辆至3000辆……
氢能产业拓荒者—江苏如皋氢能小镇
如皋氢能小镇位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2016年建成,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总投资78.5亿元。以氢能为主轴,预构建一个集研发、生产、检测、应用、推广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如皋氢能小镇是全国涉足氢能产业最早、氢能企业集聚度最高、氢能产业链建设最全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拥有百应能源、安思卓新能源、江苏清能、国家能源集团、加拿大星动新能源等近20余家氢能企业。产品覆盖了制氢加氢设备、膜电极、氢燃料电池电堆系统、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多个环节,一条集制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制造、氢能产品示范应用“五位一体”的氢能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氢经济示范城市”项目落户如皋。定位“长三角绿色氢谷”的氢能小镇,已成功举办两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并成为该会的永久会址,为氢能产业国际合作提供开放、共享的优质平台。
“氢能汽车之都”的基石—湖北武汉雄韬氢能产业园
湖北武汉雄韬氢能产业园于2018年建设,位于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总投资115亿元人民币,项目前期租用厂房2万平方米,后期预计用地不低于500亩。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的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电堆、电池控制系统、氢燃料发电机系统、储氢系统和制氢系统以及加氢站等领域产品的开发、生产、运营和销售,并与南京金龙、东风特汽等合作开发、生产氢燃料电池客车,建成后将形成每年350亿元的产值。雄韬股份为该项目制定了详细的目标,即在3~5年内建成年产能不少于10万套的氢燃料发动机系统生产基地,并在湖北省范围内推广不少于5000辆氢燃料整车。
致力于打造“中国氢谷”—广州黄埔氢能源创新中心
广州黄埔氢能源创新中心于2018年成立,是由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广州氢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雄川氢能科技(广州)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的创新中心及院士工作站。
广州开发区是广州市发展 IAB、NEM 产业的主战场。近年来,该区积极落实 NEM 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成功获批成为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获批为全国首批配电业务改革试点,被纳入国家第一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为抓住氢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已经推进与德国等欧美氢能源产业链系列项目、吸引美锦能源等国内外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在该区加大氢能源产业投资,引进了填补国内产业链空白的鸿基创能燃料电池膜电极产业化项目。
该区计划在 2020 年建成 5 座加氢站,并投入一批商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目前该区首座由联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加氢站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在氢能源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逐渐汇聚氢产业链各环节的相关企业,推动全区氢能产业发展,打造产业集聚、技术一流的 " 中国氢谷 "。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浙江金华氢谷
浙江金华氢谷位于浙江金华开发区,2019年1月22日,浙江金华开发区与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中国氢谷-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集群,为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根据协议,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金华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生态链,打造氢谷产业集群。在开发区打造氢能汽车百亿产业园,建设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燃料电池电堆项目、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FC空压机项目、FC控制器项目、电机项目、电控项目、整车项目、充电加氢成套装备项目、加氢站项目、制储运氢项目、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中心项目,综合总产值规模有望超过200亿元。
项目投产后,计划示范运营500台公交车、大巴及通勤车,1000台城市配送物流车。计划三年共完成3000台公交车、大巴及通勤车,5000台物流车示范运营和15个加氢站。一期计划占地1500亩,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装备、运营、研发整条产业链引入园区,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