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亮点 | 大力开展绿色制造 推动广东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2017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绿色制造,通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设,加大能效提升和清洁生产力度,有效地促进广东省制造业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广东省单位GDP能耗仅次于北京继续维持全国第二低位。
一、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推进
立足地方产业特点,研究制定了《广东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粤经信节能〔2017〕33号),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以企业为建设主体,以第三方评价标准体系为基础,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绿色制造体系为主要内容,推进广东省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制造市场化推进机制建设。
2017年,经过全省各地经信部门、相关行业组织的大力培育与积极推荐,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估,广东省35家绿色工厂、67种绿色设计产品、1个绿色园区、5家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成功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其中工厂、产品、供应链数量分别占全国名单总数的17.4%、34.7%、33.3%,入围数量居全国首位。
此外,2017年广东省新增8家机构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二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数量仅次北京,为广东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7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还积极组织开展第二批40家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示范的培育和申报工作。
目前,广东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涉及家电、建材、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化工、纺织等行业。
各企业通过创建绿色制造示范,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销售流通服务各环节都加强了管理,注重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控制,对全面推动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绿色化技术改造,实现工业各领域绿色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顺利实施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启动了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支持企业组成联合体实施覆盖全部工艺流程和供需环节系统集成改造,形成一批绿色增长、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领军力量,带动制造业绿色升级。
通过积极组织行业的领军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组成联合体积极参与,2017年,广东省共有11个项目获得国家批复成为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重点项目,数量全国第一。
目前,广东省共有17个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并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启动资金14560万元支持,项目涉及家电、机械、电子、化工、大型成套装备等重点行业,涵盖了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三个方向。
项目实施以来进展顺利,制造技术绿色化率平均提高7.8%、制造过程绿色化率平均提高6.1%、资源环境影响度平均下降7.2%,节能减排效果逐步呈现,在行业内形成了示范效应,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充分肯定。
三、工业能效提升效果显著
通过扎实开展工业能效提升行动,为推进绿色制造打好坚实工作基础。
2017年继续加大电机能效提升及注塑机节能改造力度,将省补贴政策从2015年延期至2017年底,全年完成电机能效提升251.5万千瓦,超额完成200万千瓦年度目标任务,累计完成电机能效提升1690万千瓦,约占全省在用电机数量的1/3,可实现年节电约80亿千瓦时。
在水泥、玻璃、造纸、钢铁、纺织、石化、有色金属等7个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对标,公布年度能效“领跑者”企业和能效标杆值,广东省炼油、乙烯、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产品平均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加强节能技术设备推广,发布《广东省节能技术、设备(产品)推荐目录》(2017年本),推荐节能技术装备63项。
组织33个型号产品成功纳入2017年国家“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占国家目录总数的38.8%。
通过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创建,华为公司等8家数据中心成为第一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数量全国第一。
开展“水效领跑者”创建活动,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分别被国家列入钢铁、纺织染整行业水效领跑者。
四、清洁生产深入开展
清洁生产是企业实现绿色制造的重要手段。
2017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通过清洁生产体制机制创新,与环保部门建立清洁生产统一规范管理机制,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工作流程》,印发《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指南》、《简易流程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指南》,建设并启用清洁生产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开展“万企”清洁生产审核行动,全年推动2239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通过加强督查检查,完成全省99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完成列入省政府目标的水污染防治清洁化改造重点企业404家企业。
深化粤港清洁生产合作,粤港联合认定第九批“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标志企业184家。
此外,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地方立法,组织起草《广东省清洁生产条例》并纳入省立法计划。
来源:广东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