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低碳城市建设五年存近6万亿缺口 社资亟须政策引导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低碳城市建设五年存近6万亿缺口

 

一份名为《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的研究报告7日在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正式发布。报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所需投资总额将达到6.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万亿美元),用于低碳建筑、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三大行业。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此前的分析,政府财政仅能提供绿色产业投资需求的10%15%。记者据此计算,未来五年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资金缺口达5.6万亿至5.9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城市的绿色发展战略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交通、建筑和能源作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门,其绿色化进程也成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根据报告的估算,“十三五”期间,中国需要投资1.65万亿元人民币(约2540亿美元),用于支持新建绿色建筑以及对现有住房和商业建筑的进行大规模节能改造;对城市铁路、公交、电动汽车、自行车和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约需要4.4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849亿美元);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目标,需要在2020年之前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约合770亿美元)用于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

 

绿色产业资金缺口巨大,但是民间资本进入的热情不高。建筑篇作者、保尔森基金会执行主任莫争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城市建筑节能的投融资依然停留在以政府财政补贴为主的传统模式。“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北方采暖地区约7亿平方米的住宅进行了节能改造。但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占到绝大部分节能改造项目投资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社会资本参与极少。

 

莫争春坦言,建筑节能行业存在诸多融资痛点。如单个建筑节能改造的节能量较小,且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节能服务公司多为轻资产公司,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更重要的是,市场缺乏建筑能耗信息,导致消费者无法辨识绿色节能建筑,节能服务公司无法找到高能耗业主,而业主也无法得知自己能耗水平的高低。他说,建筑节能市场的需求无法释放出来,社会资本也望而却步。

 

他建议,可建立绿色建筑担保机制。绿色建筑目前评价多依靠设计阶段图纸,很难保证绿色建筑实际运行后的绿色表现。这也是中央财政不愿使用财政资金奖励的原因之一。建立绿色建筑担保机制,结合第三方评价机构体系,就能构建绿色建筑的增信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绿色建筑,也使得中央财政可以采用包括奖励补贴在内的更多更灵活的创新工具与社会资本合作推广绿色建筑。

 

报告指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之一还包括提供多样化的绿色融资工具。例如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再融资等工具的综合运用,可改变绿色交通项目以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为主的模式,不仅能帮助项目获得长期稳定资金,还可解决银行期限错配问题。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去年末正式启动,马骏7日在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发言时透露,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已申请获批的绿色债券超过1000亿元。

 

《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由保尔森基金会、能源基金会(中国)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共同撰写,并由彭博慈善基金会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提供支持。

热点焦点 推荐信息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
  • 绿色转型迈向关键阶段——从“能耗...
  •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产品...
  •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
  • 总成交额超181亿元!2024年...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
  • 《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实施规程》...
  •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广东售电公司可能会换种活法了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能源...
  • 全国首个新CCER项目完成登记!...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
  • 生态环境部: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环境...
  • 推动“售电不止于隔墙”!国家能源...
  • 绿色算力新征程:源网荷储助力数据...
  • 我国有了能源法!2025年1月1...
  • 深入实施汽车产品有害物质和可回收...
  • 全面绿色转型 · 专家谈|我国...
  •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重磅署名...
  • 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