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出发点在于能源安全及减排
看到一篇题为“电动车普及过度反成患挪威交通拥堵加重”的报道,它谈到了“当前大多数国家政府都在大力推广电动车,以降低污染和石油资源消耗。但倘若普及过度或者规划不当,则可能适得其反。挪威便是一个典型例子,电动车数量增多带来了交通堵塞等麻烦。”
不太能认同这样的观点,特别是关于电动车因为“交通拥堵反成患”,恰恰是把电动车作为一种万金油来进行理解了,这对于发展电动车来讲也是非常不利的。电动车终究是车辆的一种,它并不能降低交通拥堵,而很多地方都把“降低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作为发展电动车的出发点,就显得非常可笑,因为电动车即便是超越了传统车辆成为了市场主流,它仍然会带来交通拥堵,这个解决方案只能依靠相应的城市规划来完成。
新能源汽车出发点在于能源安全及减排
我们现在再次回顾到新能源汽车的出发点,更清晰的应该是能源安全与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之中,最为清晰的一点是能源安全。
随着我们汽车销售以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整个能源领域面临的困境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让整个国家在能源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小,这个时候寻找可替代能源成为了重头戏,而能源领域耗能大户便是汽车,通过新能源汽车将对于石油能源的消耗转移至二次能源电能上,是整个发展的基本思路。
当然,电能也可能出现问题,不过,整体来看电能的开发与石油能源相比较,更加具有可控性,这是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最基本的原因。
第二个出发点是解决环境问题,这个问题笔者谈到了多次,能否解决环境问题未必可知,因为它取决于我们使用的二次能源电能的来源是否干净,如果采用的多是核能、风电、水电等能源,这些方面能够降低环境污染,都没有任何问题,如果采用的是煤电,特别是传统那种效率低的煤电,我们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环境方面的改善?这个话题谈到了多次,不知道现在电能结构方面是否有些改变。
优惠政策退坡是个必然的过程
报道中谈到挪威的电动车推广,谈到了几个优惠政策:免购置税和增值税、免费停车、免费充电、可使用公交专用车道,这些政策让挪威电动车销量在前7月累计达到11,990辆,同时总计有超过32,000辆电动车上路。
这些政策也是笔者多次谈到力推的政策,当然弊病也在这个方面出现,即使电动车数量增多造成了公交专用车道交通堵塞,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时段,带来了额外的社会负担。
不过,笔者认为这个方面不是问题,电动车的利好政策在于孕育和激化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顺应国家的大政方针,然后合理地发展相应的产业,如果相应的市场逐步走向了成熟,这个时候逐步退出,属于理性的行为。
我们国家前段时间,也发布了类似的政策,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谈到2014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5%,2015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
这项政策引起过质疑,笔者认为退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为新能源汽车归根到底属于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意味着我们需要用最大的可能性去讨好消费者,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样的生存状态才能体现新能源汽车的价值。前段时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发布的时候,笔者就谈到了“补贴退坡机制”,四部委联合发布相应的退坡速度,应该属于上次补贴新政的补充内容,这些情况对于行业来讲,相当于给予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最终要完成从“扶持学步”到独立自主的一个过程,单纯依靠补贴生存的企业需要转变相应的发展思路,对于行业来讲,下坡速度不是太快的话,淘汰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然后集中有限的资金给予优秀的企业,这些也许并不是坏事情。
当然,对比挪威模式来看,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至少市场还没有人家的开放,这里面还需要持续的支持和辅助。
电能的危机及冲击才是电动车最大的障碍
我们在上面谈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电能,事实上,电能能否匹配发展决定了电动车最终有没有前途。目前电能有两个核心问题待解,电能的总量和电能的结构,关于电能结构,我们谈到了,如果不合理改善当下的电能结构,改变以煤电为主的结构形式,我们准备节能减排的愿望就有可能落空。
这些还不够惊人,对于电能总量来讲,我们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我们国家准备在2015年实现五十万辆电动车、2020年实现500万辆电动车,这些需要多少电能,我们反过来看看,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产能所需要的电能,艾伦穆斯科曾表示将在2017年对于超级电池工厂投产,2020年达到最大超能50GWh,50GWh,意味着50×1000000kWh,意味着五千万度电的电池,如果还没有概念,如果大亚湾核电站两台几组完全使用,二十四小时工作的发电量才是43.2GWh,还不够特斯拉计划当年生产电池充电使用电量。
谈到这个问题,特别是进行上面的数据分析之后,有个问题吓了一跳,我们2020年拟将完成500万辆电动车的保有量,大家还记得这个数据吧,2015年是50万辆,现在大家都在冲击目标,这个对于电网有多大冲击,相比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大家也能看得出来吧,这个时候国家电网准备好了吗?如此庞大的电网冲击,电网是不是又成了限制电动车发展的瓶颈问题了?
来源:腾讯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