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线:丹麦:当艺术拥抱垃圾焚烧厂
引入并实践蓝色经济理念,艺术也可以拥抱垃圾焚烧厂。这在国外已经有了成功案例:丹麦“能源之塔(EnergyTower)”焚烧炉与建筑艺术的结合。
在丹麦,这座被称为“能源之塔”的焚化炉采用了特别的多孔设计,这让它看起来极具观赏性,特别到了夜晚的时候,人们还能透过这些孔看到炉内发出的光。
“能源之塔”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罗斯基勒大教堂,比如发电厂所使用的斜屋顶及较矮的建筑部分。当然,它最大的特色还是在于能在夜晚来临时分“发光”。该发电厂分为两层。内层为焚化炉提供了反应屏障,而镀铝外层则带来了工业美学的效果。
据了解,“能源之塔”通过燃烧垃圾的方式发电,它从周边9个市及国外运来垃圾,其能源的利用率高达95%,它能够同时提供电能和热能两种形式的能源。该发电厂将大约可为6.5万户人家供电、为近4万户人家供暖。
与国内普通电厂不同,丹麦“能源之塔”的建筑可以做到真正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日光下,极具艺术的造型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是路边靓丽的风景;而在夜晚,在夜空的映衬下,就像星星的另一个“家”,闪烁着光芒。
奥地利施比特劳垃圾处理焚烧站,是一座坐落在市内的焚烧厂。厂房内干净整洁,四周的环境优美,集垃圾处理与远程供热于一体的现代化垃圾焚烧处理厂,在奥地利各州形成的靓丽风景线。经过百年发展,国际上很多垃圾焚烧厂不仅是垃圾处理设施,还因为新颖独到的外观设计,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来源:北极星节能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