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节能刊物 > 正文

专家访谈:ETC发展现状及创新应用

来源:科技信息杂志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是我国首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规模应用的智能交通系统,它不仅能缓解收费站拥堵、提高通行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还能促进节能减排。随着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ETC渐渐成为社会公众耳熟能详的出行服务品牌。

我国自主创新的ETC走过了10个年头,20143月,交通运输部发文启动了ETC全国联网建设,市场将加速发展并跨过临界点,为参与其中的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面向社会何未来,如何促进ETC应用普及、保障产业良性发展,怎样看待发展趋势,是摆在ETC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现状

20137月发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我国高速公路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类,分别由部省两级政府筹资建设,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里程合计已超过10万公里,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车辆数量超过2200万,高速公路网规模和车辆市场规模均世界第一。

根据金溢科技掌握的数据,截至2013年:

26个省(区、市)建设开通了ETC系统,实现了京津冀鲁晋五省市、泛长三角五省一市的跨省域联网收费,全国开通ETC车道6500条,年增长率28%,相对收费车道总量而言占比10%

包含国标、广标、武汉路桥三项标准在内,全国的ETC车辆用户数量达到737万,年增长率达到42%。其中国标用户达到560万,相对采用车社会保有量而言占比不到6%

全国ETC专营客服网点数量超过600个,另有数倍于此数量的银行联营服务网点;

ETC交易量约占全国收费公路总交易量的8%-9%;从市场分布来看,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ETC用户数量较多,其中,北京、深圳等地的ETC用户量占城市车辆保有量比例超过20%。此外,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客货运物流企业、高端商务人群等细分市场对ETC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

根据交通部路网中心的数据,1ETC车道的通行能力相当于5MTC车道,车辆过收费站时间平均14秒降低到3秒,实施ETC可节约近87%的收费站扩建费用,降低约20%的人工与服务成本。环保方面,燃油消耗平均降低20%左右,车辆废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50%、一氧化碳排放减少约70%。可见节能减排效果显著,ETC能够发挥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问题与对策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国ETC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分别从收费政策、应用、标准与产品等角度进行分析。

1、收费政策

从国务院启动清理收费公路,以及《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开始,公路收费引发全社会热议。2013年,我国新建高速公路8260公里,总里程已突破10万大关,全球第一,建设资金的筹集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社会集资等方式进行,这一政策是支持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根据《中国交通报》的报道,全国各省市中,仅北京市的收费公路整体实现盈利,其余省份全部处于入不敷出的亏损状态。很明显,这些债务仅靠公共财政必难以负担,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需要通过收费来保障路网运营和交通建设目标实现。

应当看到,区别与一般竞争性商品,公共服务行业中的使用者付费有其特殊性,作为某种形式的公共收入,还具有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调节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社会,部分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对公路收费的认知还停留在30年前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上,对交通建设高负债的现状所知甚少,收费仅仅定位为项目型的筹融资手段,尚未认识到作为经济杠杆,交通服务收费能够发挥流量调节的工具价值。利用市场化手段,针对不同用户和时段给予差别化定价,不仅能够有效的平衡兼顾交通系统整体效率,实现绿色、环保社会效益最大化,还能筹资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实现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以《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为契机,交通运输部正在构建“两个公路体系”,即以高速公路为主的低收费、高效率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的,体现政府普遍服务的非收费公路体系。不仅如此,以拥堵收费为手段的城市交通管理政策亦在研究之中。为此,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恪守契约精神,平衡社会各界权益,使用者付费将作为一项长期政策趋于明朗化。

2、应用

2007年,金溢科技参与的GB/T20851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国家标准出台,同时北京ETC系统建设启动,标志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ETV商业化应用正式开始。7年来,ETC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相对日本同样时间发展了超过1000ETC用户的速度来看,现状不能令人满意。

具体而言:

(1)政策面的ETC通行费优惠力度小,定价机制不灵活,充值服务网点少,在车辆保有量中ETC用户占比偏小,大部分地区ETC车道利用率不高;

(2)仅有两个区域实现联网,各省市场处于条块分割状态,不利于产业形成经济规模,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

(3)营销渠道由政府垄断经营,市场化程度低,系统功能和商业模式单一,用户选择余地小;

(4)拓展应用尚待推广,尚未进入更有前途的停车服务、拥堵收费等城市交通应用领域,应用归于单一,价值有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政策、市场角度采取措施:

(1)政策扶持,拉动ETC上规模。交通部已经提出,将研究给予ETC更灵活的通行费优惠,利用经济杆杠杆,发挥交通流量调节工具作用;同时,以预算支持保障ETC车道建设经费,以合作补贴方式降低用户OBU购置成本;

(2)开放城市,社会资源参与共同发展。政府回归规则制定者角色,借助有形之手引导社会资源共同参与,通过建立产品准入和流通机制,开放销售渠道,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此外,通过ETC前装、与车载电子设备集成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品质,发挥绿色环保的协同效应。

(3)推动城市智能交通应用。面对城市内多样化的替代性应用方案和复杂的利益格局,在ETC全国联网的大背景下,应顺势而为,以合作的心态向业界开放相关技术平台和标准,推动拥堵收费、城市停车应用等拓展领域的开拓,鼓励与现有应用系统整合。

3、标准与产品

2007年国标发布以来,DSRC通信技术和芯片取得了长足进步。总结工程实践经验教训,部分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完整,各省的ETC系统咋架构、技术、产品上的细微差异需呀统一,拓展应用也需要补充进来。这些包括:

(1)完善标准历史遗留问题。从提升ETC车道的通行速度和交易成功率角度出发,解决各省选择产品的互操作性等兼容性问题,优化参数定义和质量相关要求,弥补部分产品性能、功能指标不足。此外,将近期的技术进步更新到标准中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建立良好的品质检测准入机制。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促进相关产品标准和检测规范的统一,防止恶性价格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为ETC全国联网进程提供保障。引入整车2厂等社会各界参与,以更高的质量、社会化对的网点服务,推动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3)支持拓展应用。针对联网之后多样化的使用场景和需求,丰富产品品种,完善在发行、充值、拓展应用等相关服务体验,使其可以用于停车场、城市拥堵收费扥城市交通领域,并支持其在运政监管、交通流量监测、路径识别、信息热点等新兴应用的探索。

结合迫切的市场需求和最新的技术发展成果,围绕高速公路相关应用和服务,金溢科技正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推进标准的升级换代。即将推出的国标2.0,将带动ETC产品全面升级,提升ETC的服务体验,拓展DSRC技术应用范围,描绘ETC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发展蓝图。

三、发展趋势

我国正在进入汽车社会,一二线城市面临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多个城市不得不采取限购限行、提高停车费等一刀切饿行政管理措施。不同城市发展道路之争,焦点在于城市应该以为本,还是车辆优先?以新加坡未例,通过修建拥堵收费功能的ERP系统,实现了高效有序的交通秩序,同时带动了电子支付和停车管理的市场大发展,发挥出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国内外一系列的实践经验证明,前者才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张方向,ECTDSRC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在高速公路领域,还将为城市交通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工具手段。

智能交通是基于前端车载设备,以及大量数据和云计算后台支撑下的,面向服务的开放式应用。以DSRC通信技术为基础的ECT以及将来的各种应用,未来都可以归纳到“智慧高速公路”的范畴,这个概念还可以延伸到所有的公路交通领域,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具体展现。日韩提出了国家层面的SmartWay项目建设计划美,欧启动了基本WAVE技术的第二代DSRC标准示范性应用,更有潜力的下一代车路、车车通信应用已在美国宪法立法和示范推广,需要业界高度关注。这些都可以为我国制定相关规划方案提供参与和借鉴。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我国有必要梳理出智慧公路相关行动纲要和规划,指引产业的有序发展。

面对日益迫切的智能交通市场需求,和高调亮相的国外厂商领跑动作,国内产业界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开始加大前瞻性研发投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为了促进中国产业早日上规模,政府加强智能交通应用的顶层设计,大力投资采用创新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扶持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跨部委合作,设立专项资金,以政府补贴模式加大对国产ETC多模芯片、自主创新产品,下一代DSRC通信平台等前瞻性技术的开发力度,推动中国标准的ETC产品走向世界。中国ETC产业的明天将会更好。

四、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随着ETC全国联网的到来,结合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迫切需求势必会推动ETC从简单的高速公路收费应用向行业外扩展,比如在城市智能交通相关联的智能停车场、拥堵收费、交通信息采集及播报等领域,产生巨大的发展空间。企业要想在ETC发展大潮中把握机会,就要不断苦练内功,以创新的技术、优质的产品来打动用户,做大做强。

2003年公司成立开始,金溢科技参与了ETC广东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起草,在“创新引领智慧交通”战略的指引下,10年来聚焦于ETC核心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研发,申请专利200多项,并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获得了2008年国家标准创新二等奖。成立以来,率先推出了符合广东标准和国家标准第一代ETC关键设备,第一款手持RSU设备,第一款太阳能OBU,第一款相控阵智能定位天线,第一款智能车机。目前,金溢的ETC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广东、北京、江苏等全国20多个省市,累计向市场提供OBU超过350套,市场占有率超过60%。拓展应用方面,咋停车领域与拥有丰富经验的新加坡企业合作,积极参与路桥收费、拥堵收费相关项目建设,与车企开展前瞻性研究示范合作。目前,企业规模、研发成果和产销售均行业第一,,牢牢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产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良性开放的市场竞争和创新。ETC市场规模的扩大为整个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大发展机遇,同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永无止境,与国外先进厂商相比,现有产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跟踪用户需求,跟踪技术前沿发展,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以优质的产品、便利的服务,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价值,才能使金溢科技这一ETC领导品牌深入人心。立足于全球视野,金溢科技将整合优势资源,站在行业发展前列。

五、结语

ETC全国联网在即,车道的普及和OBS用户量的快速增长,不仅为治理交通拥堵提供了市场化的调控手段,还可以带动停车场、拥堵收费等领域的拓展应用,促进其在汽车周边服务渠道的营销、充值业务普及,ETC进城必将成为现实。不远的将来,随着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应用的建设实施,结合DSRC短距离通信技术,在感知的层面实现普遍的车车、车路通信,结合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丰富多彩的车联网应用亦会呼之欲出。

在人本精神的指引下,全面普及的ETC将提升道路道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安全和畅道保障水平,让社会各阶层、车企、政府、运营机构能够广泛受益。汽车是梦想和自由延伸,而ETC将以低碳、环保的方式,助力和谐智能交通的到来。

节能刊物 推荐信息
  • 2017年节能观察第2、3期
  • 2017年节能观察第1期
  • 2016年节能与投资第2期
  • 2015年节能观察第6期
  • 2015年节能观察第5期
  • 2015年节能观察第4期
  • 2015年节能观察第3期
  • 2015年节能观察第1期
  • 2014年节能观察第5期
  • 2014年节能观察第4期
  • 2014年节能观察第3期
  • 2014年节能观察第2期
  • 2014年节能观察第1期
  • 2013年节能与投资第5-6期
  • 2013年第三届国际(广东)节能展总结
  • 2013年节能与投资第4期
  • 2013年节能与投资第3期
  • 2013年节能与投资第2期
  • 2013年节能与投资第1期
  • 2012年节能与投资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