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节能刊物 > 正文

港澳台:台湾另类“食物银行”:资源不浪费 台湾无饥饿

2009年,台中曾发生过一起全家烧炭自杀的惨剧,由于丈夫因案入狱,失去家庭经济来源的妻子,带着三个孩子走上绝路……赶来协助后事的红十字组织发放站站长陈建业,看着地上仅剩的新台币37元硬币,不停流泪自责,并由此发起食物银行,希望用一份食物,避免这样的家庭走上绝路。 
民间自发救助行动 
所谓食物银行(Foodbank),主要是通过团体及私人捐助,为经济困难人士提供暂时性食品支援,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岛内在2011年正式成立了台湾全民食物银行协会,并在2012年成为全球食物银行组织的第24个会员,该协会设有专门的仓储中心,以资源不浪费,台湾无饥饿为目标,通过爱心志工、爱心车队的协助,向失业者、低收入者免费发放必要的食物。 
事实上,作为救助弱势群体的有效方式,食物银行在台湾社会已风行多年。比如著名救助团体基督教救助协会也在2011年成立了“1919食物银行,大力宣传每餐捐一分使别人吃饱(更快乐),自己只吃九分饱(更健康)“1919饮食理念,鼓励更多人每月认领一包“1919食物包,帮助全台湾156万户弱势家庭。
截至20132月底,全台湾已经设立了300“1919食物银行,分布在6个区域。
这些食物银行共资助了3350个弱势家庭,每两个月发放一个价值2000元左右的食物包,里面包括米、面、奶粉、食用油、酱油、罐头、肥皂、牙刷等基本民生用品,仅2012年就送出了2万多包。2013年,他们希望将资助范围扩大到3800个家庭。除了发放食品外,食物银行的服务志工至少每两个月还会家访一次,对弱势者进行慰问、精神支持。
官方有意引导推动 
在民间自发行动的同时,台当局内政部随后也开始有意识地推动食物银行机制,协调地方政府通过设点储存管理民间捐助物资,定期或机动发放,或与便利商店、餐厅合作印制食物券,让弱势家庭及急难饥民可获及时帮助,并减轻物价上涨造成的生活冲击。
内政部提供的数据,台湾22个县市中,目前已有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宜兰县、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彰化县等18个县市办理食物银行,协调慈善团体及公所设立164处据点,储放管理白米、面条、罐头、奶粉等民间捐赠物。  
以运作最见成效的台中市食物银行为例,当地有27个慈善会、志愿服务队、庙宇和教会等发放点,负责台中市29个行政区的发放,每个月发放给失业家庭、紧急个案等约2000个家庭、超过8000人受惠。台中还首创以便利商店形态经营的实体食物银行,改变统一采购统一发放的模式,让受助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就近领取,希望更贴近弱势民众的需求。 
推动专法促健全发展 
在推行食物银行方面,岛内各县市政府与民间团体都行之有年,但实行方法不一,也没有专法规范。今年4月,林佳龙、陈节如、林世嘉、丁守中、杨玉欣等朝野立委联合提出食物银行法草案,希望政府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建立全台性信息管理系统,健全食物银行的发展。
林佳龙指出,台湾目前的社会救助法,以金钱援助为主,但救助金存在被挪用或用于买烟酒甚至毒品等弊端,食物救助有走上未来社会救助第一线的必要。
台中红十字组织台中支会总干事陈甫表示,食物银行能改善因饥饿造成的犯罪。 
但许多企业不敢捐赠物资,怕吃出麻烦来,他因此建议,善意捐赠者应立法保护。
根据这项草案,台当局应建立全台性的食物银行管理系统,协助管理与妥善运用各食物银行物资,并补助或奖励提供食物银行的个人或机构。民众捐赠给食物银行的物资可以有限制地抵税。官方应主动收购民间季节性过剩的水果、蔬菜等物资,经由食物银行发给受助户。灾害发生时,食物银行募集的物资,应立即供应给灾民与救灾人员;灾害现场物资供应超过需求时,再转赠给各食物银行。
不过,也有民间团体担忧,食物银行如由政府主导,将会侵蚀民间资源。台湾的食物银行很早就由民间在有效运行,政府如果大举干预,可能降低民间团体的资源和活力。因此,希望政府做最好的支持者,但不必出台太负责的规范,避免成为麻烦的干预者

来源:人民网

节能刊物 推荐信息
  • 2017年节能观察第2、3期
  • 2017年节能观察第1期
  • 2016年节能与投资第2期
  • 2015年节能观察第6期
  • 2015年节能观察第5期
  • 2015年节能观察第4期
  • 2015年节能观察第3期
  • 2015年节能观察第1期
  • 2014年节能观察第5期
  • 2014年节能观察第4期
  • 2014年节能观察第3期
  • 2014年节能观察第2期
  • 2014年节能观察第1期
  • 2013年节能与投资第5-6期
  • 2013年第三届国际(广东)节能展总结
  • 2013年节能与投资第4期
  • 2013年节能与投资第3期
  • 2013年节能与投资第2期
  • 2013年节能与投资第1期
  • 2012年节能与投资第6期